比如,在2016年6月,許多人對重慶成立咖啡交易中心的新聞並無太大感覺。
但等到正事兒君說出重慶不產咖啡,卻擁有聯通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以及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接點的區位優勢,可實現咖啡東南亞產地和歐美市場的無縫對接的時候,人們似乎突然听到了重慶即將起飛的“引擎轟鳴”聲。
再比如今天要聊的話題︰“一帶一路”倡議是足以改變世界貿易格局的大手筆,也是足以改變重慶的大機遇。
一舉扭轉重慶自古以來的“先天劣勢 ”
打開中國地圖,深居內陸腹地的重慶,既不沿海也不沿邊,距出海口和邊境線均2000多公里。曾經,重慶的產品出口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向東、向南經沿海城市再“漂洋出海”,路途遙遠,耗時長久;要麼通過空運,但成本極高。
首開中歐班列先河的“渝新歐”,將重慶與沿途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等國家緊密相連。重慶和周邊省區的貨物可借此直達歐洲,歐洲的貨物也沿該通道直接進入中國西部市場,運輸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
如果說“渝新歐”一舉打破了重慶向西開放的“先天劣勢”,那麼以“渝新歐”為基礎正在編織的開放網絡,則將重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接點的區位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而這,將徹底改變重慶在中國內陸開放甚至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在正事兒君看來,重慶的區位優勢從未如當下這樣明顯過。
一句話概括重慶為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正在編織的這張網︰即依托“渝新歐”實現聯通歐洲與亞洲的鐵、空、公、水多式聯運。
“長高”,即通過“鐵空聯運”形成以重慶為圓心的“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歐洲的貨物可通過“渝新歐”運到重慶,再空運中轉到新加坡、香港、首爾、東京等距重慶四小時航空半徑的亞洲城市。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在亞歐之間開闢了一條性價比更高的全新運輸方式。
“變長”,首先是通過“鐵公聯運”向南延伸。去年4月,重慶到東盟的公路物流大通道的東線通道正式打通,貨物從重慶出發,經廣西憑祥口岸抵達越南河內,全程僅需40小時,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20多天,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
未來,重慶還將打造兩條“下南洋”的公路快捷通道︰中線通道(重慶-雲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線通道(重慶-雲南瑞麗-緬甸仰光)。預計到2020年,重慶東盟公路班車貨值有望達到每年200億元的規模。
與此同時,“渝新歐”還通過“鐵水聯運”向東延伸。重慶已建成我國內河最大港口果園港,將形成每年200萬標箱、100萬輛商品車滾裝、600萬噸件雜散貨的吞吐集散能力。果園港進港鐵路專用線已開通,“渝新歐”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無縫對接,也實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交匯。
如今,依托暢通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重慶已擁有水、陸、空三個國家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和三個保稅區,擺脫了先天區位劣勢。“三個三合一”的開放平台體系在中西部保持領先。
這標志著重慶聯通歐亞的‘Y’字形大通道已經形成,重慶已崛起為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交通樞紐。
如果說,重慶打造聯通世界的“Y”字形大通道,奠定了重慶開放發展的基礎。那麼,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運行,則是開啟了重慶開放發展的“新引擎”。
正事兒君一直認為,開放的關鍵是政策創新和支持。具體到中新重慶項目,國家部委專門出台的創新舉措或支持意見已達47條,內陸地區聯通世界的資金、物流、信息“梗阻”正在打通。
要知道,這些創新政策在中西部領先,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企業赴新加坡發債、。重慶機場向新加坡開放“第五航權”,雙方合作建設海底高速通信光纜等。
目前,中新重慶項目實現物流和融資成本“雙降”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
一是物流成本方面,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已初現雛形,貨單、載具等制度規則已開始統一,開始實現多式聯運“硬件上的無縫連接,軟件上的規則統一”;二是融資成本方面,雙方多樣化的跨境投融資渠道已逐步建成。企業在新加坡發債或貸款已達32.2億美元,已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1.52億元。
重慶的開放“引擎”還在不斷加碼。
4月1日正式掛牌運營的重慶自貿試驗區,將創造更大的制度創新空間,進一步激發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接點的作用。
目前的世界貿易格局中,海路貿易的規則相對完善,以“渝新歐”為代表的陸上國際貿易規則仍有待完善。這就是重慶的機會。重慶自貿試驗區創造出更大的制度創新空間,正是構建陸上貿易規則的絕佳契機。
最關鍵的是,重慶自貿區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區域範圍大部分重合。後者前期的探索,如多式聯運規則、跨境投融資政策等將直接成為自貿區的組成部分。其暫未實現的創新探索,則將依托自貿區得以實現。
重慶的改變,正在給這座城市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影響。
比如,以前內陸地區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末端,像重慶只能等“發達國家-中國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梯度轉移。但現在,重慶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不斷吸引著高端制造業、跨境電商等先進產業陸續落戶重慶。
例如,2016年4月,全球領先的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奧地利奧特斯重慶工廠投產,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半導體封裝載板生產基地。2015年下半年,國際知名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德國博澤也落戶重慶,生產的汽車玻璃升降器、汽車座椅系統等產品,均通過“渝新歐”運往歐洲。
作為重慶經濟支柱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正逐步向“芯、屏、器、核”多終端體系快速延伸。3年前,重慶手機產量幾乎為零,如今以南岸區為代表的手機制造基地快速發展。2016年,重慶手機產量已達2.87億台,約佔全國總產量的15%,絕大部分通過“渝新歐”和長江黃金水道運往全球各地。
這也促使重慶不再只靠加工貿易賺取“辛苦錢”,而正在從加工貿易向服務貿易和總部貿易轉型。例如,作為國內唯一具有跨境電商四種模式全業務試點的城市,重慶依托大通道、大平台,跨境電商交易額已從3年前的600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140億元,“買賣全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更為重要的是,重慶的輻射帶動能力持續提升,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接點、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當然,許多改變才剛剛開始,或者即將開始,正事兒君會合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