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廣州傳承之心_金羊網

2023-04-24 17:11:56

  羊城晚報大型系列報道《行進中國•精彩故事———追尋廣州傳承之心》在2015年1月14日推出開篇後,已連續進行了11期報道,重點關注北京路未來走向。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如今,這個關乎廣州文化傳承的課題,有了最新進展!

  7月21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獲悉,“北京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申報工作已在順利進行中。景區申報範圍為︰西至教育路、昌興街,北至中山五路、廣衛路(延伸至南越王宮署遺址、城隍廟),東至文德路(延伸至萬木草堂、東方文德),南至惠福東路、文明路,總面積約0.36平方公里。

詳細

  北京路文化旅游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文化古跡等資源歷史時間跨度長,空間聯系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據悉,為提升整個景區的吸引力,越秀區“以點帶線”、“串珠成鏈”,在北京路文化旅游區創建之初,先行策劃了一條將萬木草堂、都城隍廟、南越王宮署遺址、老字號一條街、千年古道、拱北樓遺址、大佛寺、西漢水閘、藥洲、廬江書院等重要景點,整合串聯在一起的“S”形的北京路文化旅游區精品旅游路線,打造“半日北京路,穿越兩千年”的游客奇妙體驗廣府歷史文化之旅。

  “根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和《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和評定》的相關規定要求,以及景區質量等級自評結果,我們梳理出包含標志導向系統與LOGO、游客中心、公共廁所、景區官方網站、城市家具配套設施、垃圾分類管理設施、園林景觀美化、安保反恐、監控與廣播系統等共23項具體整改提升工作。”廣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衛國介紹說。

  “我在朋友圈轉發了‘追心’報道,結果好多國外的朋友點贊留言,你們這一選題真抓眼球!”昨天下午,廣州市民孫先生熱情地向羊城晚報記者打來電話,興奮地告知這一消息。

  現旅居悉尼的文化人士@若比鄰這樣寫道︰“羊晚其實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題目,#如果以北京路為中軸,搞好了,將會為廣州旅游事業開創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局面,廣州城建面貌將因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新游客而日新月異,更加蜚聲海內外。”

詳細

  北京路還具有其他商業地區無可比擬的文化歷史元素,可以和旅游文化結合起來,比如大小馬站、古書院和一些宗教場所,可以主打文化品牌,讓人們在旅游、購物和享受美食之余,體會到深厚的廣府文化。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北京路商業街是廣州的一個商業地標,沿線租金高企,人流量高,非常繁華,但旺的是沿街,作為舊城缺乏全面開花的情況。這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考慮深層次的發展,規劃空間采取多種手法。從點到線、再到面、再到里的發展,是未來規劃突破的方向。北京路還具有其他商業地區無可比擬的文化歷史元素,可以和旅游文化結合起來,比如大小馬站、古書院和一些宗教場所,可以主打文化品牌,讓人們在旅游、購物和享受美食之余,體會到深厚的廣府文化。 詳細

  城市價值的開發,不但在經濟開發,更重在城市的歷史文化的開發。如何開發?就是以保護為第一要義的活化、養育。我們希望,先做好一個歷史文化開發示範區。這個示範區應選在北京路片區,這里是廣州城市歷史文化的濃縮之地。它的遠端,接通延綿兩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它讓廣州成為古老中華罕有地體現海洋文化氣息的城市。到了近百年來,由于有康有為、孫中山的出現,讓這里既是中國維新思想的發祥地,也是舊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而由于毛澤東、周恩來在這里的出現,。

  有人說,身為廣府文化的發源地,越秀宛如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那麼,這“博物館”里星羅棋布的書院,潛藏著的也許就是廣府文化的精髓了。清朝末期,以廣州府衙為中心的全國罕見書院群逐漸在此形成,使其成為當時嶺南文化名人的成長搖籃和主要活動場所,廣府文化在此得以發展和傳承。

  著名媒體人陳揚說,廣州人的務實低調、包容開放,都寫進了那千年古道、南越王宮署遺址、大小馬站書院街和番禺學宮的磚瓦里。如何讓這些散落的“遺珠”重生,繼續承載廣府文化的傳承使命?

詳細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項目因為投入大又不能在短期內帶來經濟效益,所以政府財政在投入上總會再三斟酌。但在北京,2010年城市區劃調整之後的東城區,通過設立名城專項資金,且保持長期投入,實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這些專項資金的注入,為東城區名城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詳細

  廣東的教育核心區域三百年不變——從明清兩代開始,古藥洲就是廣東省的學政署,,到今天的廣州市教育局,都在這個地區。如此文脈延綿,一貫不變,大概在其他城市是很少見的。來廣東任過學政的,有很多文化名人。而環繞著“學政大人”這個核心的,是星羅棋布的大小書院。這里是學子求學、舉子應考的集中之地,他們從全省各地會聚于此,感受學術沾溉,領略名家風範,然後,或上京繼續應考,或回到各自家鄉,轉述見聞,傳播新知,廣東的文化風氣,就是以此為圓心,由近及遠,如漣漪之外擴,回環蕩漾,遠及山鄉。

  “你知道陳李濟就在北京路嗎?”昨天,在北京路步行街範圍內的禺山路和惠福東路十字路口,羊城晚報記者詢問來來往往的路人。結果多數外來游客和年輕的廣州人都顯得很驚訝︰原來大名鼎鼎的中藥老字號藏身在這熙熙攘攘的街頭!

  絕對有資本“招搖”的百年老字號,為何如此低調、隱藏得這麼深?到底是什麼遮蔽了百年打磨出來的幽光?廣州的這些“老寶貝”究竟幾時能真正顯山露水?

詳細

  命名之初,與其他西關民居聚集地一樣,西關大屋社區也是“髒、亂、差”之地,內街亂搭建,青磚房屋隨意裝修涂抹,滿處雜亂。2002年,荔灣區進行社區合並優化調整。現任荔灣區政務辦主任的劉允強當時剛剛調任昌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正是他提出建議,隨後的一年多里,荔灣區政府投資對這一古建築社區進行連片整飭。

走進荔灣區龍津西路逢源大街一帶,青磚牆、麻石街、西關音,連社區的名字也冠以“西關大屋”。社區內,三分之二的面積已被納入政府規劃的保護範圍。命名之初,與其他西關民居聚集地一樣,西關大屋社區也是“髒、亂、差”之地,內街亂搭建,青磚房屋隨意裝修涂抹,滿處雜亂。2002年,荔灣區進行社區合並優化調整。現任荔灣區政務辦主任的劉允強當時剛剛調任昌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正是他提出建議,隨後的一年多里,荔灣區政府投資對這一古建築社區進行連片整飭。 詳細

  對于古舊建築,以前大抵有三條路︰一條是蠟丸式的保護,政府把它包起來;如果有旅游價值,則實行以古養古;達不到這兩個水準的,就唯有讓它自生自滅,隨風銷蝕了。隨著人們理念的進步,“活化保育”讓更多古舊建築找到了更好的生存之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擺正政府的角色。也就是說,對于一般性古舊建築,政府有“如何看”和“如何管”兩大問題。政府部門應更多一些文化情懷,而少一些實用主義。應該一個專責部門,既有管理房產的經濟運籌能力,又有專業的文物鑒別和保護能力。

  也許對于老字號,街坊們是又愛又恨。在有的人眼中,老字號是一個輝煌的稱謂,它記錄幾代人的努力與成果,積澱深厚的文化與歷史。但又有人認為,正因了這個“老”字,老店呈現出“出品老化、體制僵化、理念陳化”等諸多問題。然而,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一代,都會認同地說︰一個傳統的老字號玩完了,一段歷史悠久的傳統記憶也就消失于無形了!

  當有一天老字號真正忘掉了自己的自然年齡,有了更年輕的商業年齡,贏得了更多的青年忠誠顧客,老字號在現代品牌的道路上便有了新的生命。

詳細

  將老字號的商業價值融入到文化價值中,這種帶著文化味和體驗樂趣的銷售,效果很好。

嶺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的核心位置——祖廟片區,毗鄰全國有名的國家級文保單位東華里,該地改造始于2008年,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修葺、利用,同時運用現代手法,把整個片區改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業為一體的特色街區,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將老字號的商業價值融入到文化價值中,這種帶著文化味和體驗樂趣的銷售,效果很好。 詳細

  一個城市的文化記憶,是多層次的︰名人名跡,標記一個城市的高度;名吃名產,標記一個城市的溫度。而老字號,則往往既有名人高蹤,又具有世俗溫度。所以老字號在一個城市的文化地位是獨特的。當一個當代人,來到一間百年旅館,住在一間歷史名人下榻過的房間,這一夜的夢,是可以穿越的。當一個老人,來到一間百年老茶樓,坐在少年時與爺爺坐過的位置,吃著傳統的點心,這一口的味道,更是超越味蕾的。這就是老字號的魅力所在,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魅力所在。但可惜的是中國人對于老字號的傳承呵護,遠遠不及法國德國,更不及東鄰日本。

  把歷史文化遺產承繼下來,發揚開去,是“追尋廣州文化傳承之心”的本意。而這“一心一意”既存在于不可移動遺產里,也存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里。都是老祖宗的寶貝,有什麼理由要拋棄?

  本屆廣州兩會中,傳統文化是繞不開的核心話題之一。與反復討論的“傳承與創新”老主題相比,。

詳細

  如果能用新形式表現粵劇是很好的。藝術要有共通性,要讓大家都從中找到看得懂的元素。因此,被反復說的那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並不是絕對的,例如京劇、昆劇、粵劇這幾個劇種,連我們自己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懂,分不清其程式、服裝的區別,你讓外國人怎麼懂?你得找一個可以跟別人對話的媒介和平台。

廣州市宣傳部部長甘新表示,“歷史文化的傳承必須要在發展中創新,創新中發展”,以粵劇發展為例,“紅線女老師也一直都在創新”。不然,“要現在的年輕人花兩三個小時看一場粵劇,很難的”,“所以要創新”。如果能用新形式表現粵劇是很好的。藝術要有共通性,要讓大家都從中找到看得懂的元素。因此,被反復說的那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並不是絕對的,例如京劇、昆劇、粵劇這幾個劇種,連我們自己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懂,分不清其程式、服裝的區別,你讓外國人怎麼懂?你得找一個可以跟別人對話的媒介和平台。 詳細

  目前,我們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較多考慮的是“要讓外國人看到我們的東西”,較少考慮國外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更沒有琢磨外國人想看什麼,愛看什麼,能看懂什麼。“走出去”的作品除了有個性外,還要有世界的共通性,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為根基,結合國際的表達方式,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內涵傳達出去。雕塑家許鴻飛近兩年在外國舉辦的“肥女人”系列展覽就很受歡迎,不但有個性、更具世界共通性和穿透力,反映的是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和本土生活,傳播的是健康、歡樂、正面的形象。因為這種共通性,外國人都能接受。

  北有冰燈,南有花市。作為廣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傳統花市已經延續了數百年。

  雖然,作為廣州文化一張獨有的名片,迎春花市名震中外,但記者了解到,已在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州迎春花市,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落選了。這是為什麼呢?越秀區文化館有關負責人表示,具體原因很難說,或許傳承人缺失是一個問題。“花市本來只是一個賣花的市場,到後來才慢慢形成‘過年行花街’這樣一個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習俗,很難找到具體的傳承人。”

詳細

、廣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張潤華表示,廣州花市招牌該如何擦亮的話題討論多時,其中,“花市”的概念可以放寬一點,包含“傳統花市”與“四季花市”。傳統花市是用于保留廣東人在農歷新年期間的“年味”與文化傳承,而四季花市則是“一季一花事”,“可以考慮在廣州選取四個地點,做相應的花節。例如在花城廣場,搞一整片紅棉樹,到開花時節,顯示一種花海氣勢,同時,可以加入花的城市雕塑,。其他廣場也可以不同的花做主題”。 詳細

  在不少老廣看來,舊時花市在記憶中主要是賣花,標王自然為年花準備,但是這些年來,花市的花樣越來越多,例如有人賣女性化妝品,有人賣藥材,等等,老廣黃伯說,作為標王竟然不是賣花的檔口,對“花市”這個頭餃,心里有點虛。“在花市賣牛肉丸,我們是很難接受。”有市民發話。傳統花市不賣花,是不是好現象?嶺南民俗專家饒原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一方面政府到國內其他城市推廣,‘廣州過年,花城看花’,人們來到花市卻看見這里賣牛肉丸,還有電商展示,不會很失望嗎?”他表示政府不應該在年宵花市上減少投入。

每年的廣府廟會,民俗文化大巡游都是最受民眾歡迎的一大特色。3月3日,在第五屆廣府廟會新聞發布會上,兩位身穿南越王衛隊服裝的大學生一亮相就全場矚目。據介紹,這是本屆廟會精心打造的特色隊伍,明天上午的民俗大巡游將是他們的首次亮相。衛隊隊伍由31名身高1.75米以上的大學生帥哥組成,他們身上所穿戰服款式,以漢代出土實物南越王胸甲簡版為主。

3月4日,南越王衛隊在正式巡演前進行了最後一次彩排,記者來到先烈東橫路48號星海音樂學院一樓彩排現場,還未入門,便听到一聲聲整齊有力的呼喊。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穿上精心打造的表演服裝進行彩排。

31人的衛隊被分為︰1名主將,20名手執刀和盾的士兵,以及10名手執戟的士兵。主將手執長劍,,展現南越將軍指揮戰斗的形象。士兵們從方陣變換成圓陣,再變成車懸陣,突出了進攻和防御特點,重現了古代戰爭的場景。為了增加廟會巡游的喜慶氣氛,中間有一段動作是士兵用刀敲打盾發出響聲,熱鬧非常。

廣東省歌舞劇院的黃導演擔綱了衛隊表演動作設計師的工作。黃導演說︰“本次動作的設計參考了孫子兵法的陣式。但畢竟誰都沒有真正看過古代人打仗,只能在有限的資料中,加上藝術設計,力求還原、展現兩千年前南越王國時期衛隊威武的形象。”

南越王衛隊不是憑空打造出來的,這是經過南越王專家技術把關的。“南越王趙佗原來是平定嶺南的秦朝將領,稱王後應仿效秦朝建立王宮衛隊。”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說,本次出巡衛隊是以宮廷衛隊為主,。主將以秦朝郎中令的屬官為原型,衛隊士兵以秦兵為原型。

衛隊必不可少的就是兵器。據《漢官儀》記載︰“尉、游徼、亭長皆習設備五兵。”五兵指的就是弓弩,戟,盾,刀劍,甲鎧五種武器。但是弓弩制造繁瑣,秦漢時的劍有1.2至1.3米長不方便巡游,所以南越王衛隊兵器以戟和刀為主。戟由戈、矛結合而成,在西漢後有儀仗的功能。本次選用戟這個武器也是看中其給人威武的感覺。刀則是環首刀,是漢朝較常見的刀。

李灶新透露,衛隊服飾在盾的使用方面,進行了一次大改造。考慮到南越王朝存在于秦末漢初,最後選擇使用秦朝的朱繪卷雲紋盾,“因為卷雲紋在南越王宮出土的瓦當和其他器物上普遍使用。同時,朱繪祥雲紋是一種吉祥的紋飾,寓意與上天溝通的祥雲,增加廟會喜慶氣氛之余也是祈求廣州風調雨順”。

記者采訪當天,正是參與演出的大學生們第一次穿上南越王衛隊巡演服飾。同學們都顯示出抑制不住的興奮。黃導介紹,他們都是來自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的同學。一位同學說︰“演出服飾比想象的重。不過穿上身,自己就像穿越回去一樣,感覺很帥!”

南越王衛隊的服飾顯得樸素,服飾的設計制造都邀請專業團隊精心打造。南越國為漢初諸侯國,第一代南越王為原秦朝將領趙佗,南越王衛隊服飾設計體現了秦朝與漢初的軍隊服飾的特點。

衛隊統一身著橙黃色瓖黑邊及膝上衣,黑色長褲和白色裹腿雲襪,腳踏黑色履鞋。在頭冠、兵器方面區別了士兵與主將。士兵身著紅邊黑色胸甲,頭戴紅邊黑色弁冠,10名士兵手執長2.7米長的戟,20名士兵手執鐵制環首刀與卷雲紋盾。主將則身穿皮甲,頭戴 冠,手執長劍,英姿颯爽。

服飾設計者蕭何特別介紹了主將所穿的皮甲。皮甲使用在東山龜崗西漢大墓出土的皮甲為原型。這副皮甲包括胸甲、背甲、腰甲、裙甲,在披膊處的甲片至手肘處,由1200片甲片用紅色絲帶編綴而成,重達10公斤。皮甲用了三張整牛皮制作,從裁剪、染色編制全都是手工制成。

士兵們的胸甲同樣講究。“每副鐵甲由800至1000片鐵片組成,重約10公斤,要花3-5天的時間才能做成。”

蕭何說︰“衛隊使用的兵器都是真刀真槍,全都入過火爐中錘煉,只差沒有開刃。整套服飾兵器重約20公斤。”

究竟是什麼樣的初衷讓這支神秘衛隊穿越千年文化,在現實中實現的呢?越秀區文化館館長何願飛告訴羊晚記者,成立南越王衛隊這個想法從上一屆的廣府廟會籌備中已經萌發,不過去年時間比較倉促,才挪到今年成立。在南越王宮署內的文物都是以靜態展示為主,南越王衛隊的設立,就是希望通過這樣互動性強的品牌活動,使觀眾更加了解南越王宮署,更了解廣府文化。

李灶新接受羊晚記者采訪時說,廣府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越王宮署建設于嶺南文化的發軔期,同時地處于廣府文化的核心地理位置,在廣府文化中有重要地位。這次巡游增設南越王衛隊的方陣,既豐富了活動的內容,體現了廣府文化的傳承,也豐富了南越王博物館研究的領域。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在廣州列入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史跡中,有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光孝寺、懷聖寺與光塔、清真先賢古墓等5處史跡點,就位于越秀區北京路文化核心區轄內!它們將于明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同時,廣州要將北京路文化核心區打造成4A級風景區,以上5處史跡點中的南越王宮署正處于該景區的核心區域。

南越王宮署內的文物都是以靜態展示為主,該用怎麼樣的活化手段,讓那有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在現代人心中得以感知呢?已經成功舉辦四年、在全國產生影響力的廣府廟會,找到了辦法。明天,一支“穿越千年”的神秘之師,就要亮相第五屆廣府廟會民俗文化大巡游中。這支隊伍從誕生到亮相,經歷了近一年時間,背後,又有多少故事?今天,羊城晚報記者帶您走近他們。

詳細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在廣州列入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史跡中,有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光孝寺、懷聖寺與光塔、清真先賢古墓等5處史跡點,就位于越秀區北京路文化核心區轄內!它們將于明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同時,廣州要將北京路文化核心區打造成4A級風景區,以上5處史跡點中的南越王宮署正處于該景區的核心區域。

南越王宮署內的文物都是以靜態展示為主,該用怎麼樣的活化手段,讓那有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在現代人心中得以感知呢?已經成功舉辦四年、在全國產生影響力的廣府廟會,找到了辦法。明天,一支“穿越千年”的神秘之師,就要亮相第五屆廣府廟會民俗文化大巡游中。這支隊伍從誕生到亮相,經歷了近一年時間,背後,又有多少故事?今天,羊城晚報記者帶您走近他們。

詳細

在不少老廣看來,舊時花市在記憶中主要是賣花,標王自然為年花準備,但是這些年來,花市的花樣越來越多,例如有人賣女性化妝品,有人賣藥材,等等,老廣黃伯說,作為標王竟然不是賣花的檔口,對“花市”這個頭餃,心里有點虛。“在花市賣牛肉丸,我們是很難接受。”有市民發話。傳統花市不賣花,是不是好現象?嶺南民俗專家饒原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一方面政府到國內其他城市推廣,‘廣州過年,花城看花’,人們來到花市卻看見這里賣牛肉丸,還有電商展示,不會很失望嗎?”他表示政府不應該在年宵花市上減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