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的一份行政处罚书,牵出了私募基金盛世嘉和的违规乱象,,实为典型。亲戚朋友间互相介绍投资产品、产品本身收益不明却敢给出超高承诺、管理人擅自挪用私募基金财产,记者通过采访一线调查人员,还原盛世嘉
近日,证监会的一份行政处罚书,牵出了私募基金盛世嘉和的违规乱象,,实为典型。亲戚朋友间互相介绍投资产品、产品本身收益不明却敢给出超高承诺、管理人擅自挪用私募基金财产,记者通过采访一线调查人员,还原盛世嘉和在操作嘉和汇金基金产品时的种种劣迹,以提醒投资者,选择私募产品需留意,投资得找靠谱正规渠道,切不可被夸大宣传的高额收益蒙蔽双眼。
据了解,盛世嘉和为首家因有限合伙未按规定备案而遭受处罚的机构。
嘉和汇金投资的项目福建明明医疗辅助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明明公司)项目除前期投入少量资金外,没有任何后续进展,相当于项目处于搁置状态,没有收益可言,但在宣传时却被形容成高收益产品。
盛世嘉和向投资者梁某红承诺嘉和汇金基金最低年化收益率为18%,没有任何收益支撑。
盛世嘉和累计挪用嘉和汇金基金财产700多万元,部分资金转入金奎、夏小红、饶某青、华某、格某勒等银行账户供个人使用,部分资金直接用于支付盛世嘉和的房租。
盛世嘉和向16名非合格投资者募集嘉和汇金基金。投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最低投资为五万元。
盛世嘉和管理的“嘉和汇金(有限合伙)-福建明明公司产品”,截至立案调查日2016年3月28日,未按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
具体的,我们再看看盛世嘉和的违规行径: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立案调查日2016年3月28日,嘉和汇金基金未按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私募基金募集完毕,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报送主要投资方向及根据主要投资方向注明的基金类别等基本信息。就是这样一个混乱、无任何规范性可言的产品,“俘虏”了不少投资者的理财心,有16名非合格投资者募集了嘉和汇金基金。
在北京证监局工作人员第一次与公司接触后,公司搬离了原办公场所。
“公司对于调查人员的调查配合度很低,提供的投资者名单前后变化,不提供投资者的实际联系方式,并存在造假的情况”,调查人员与公司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几经交锋,二者也多方狡辩。最终,调查人员通过嘉和汇金基金的银行流水逐笔与公司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对质,最终才确定了实际的投资者名单。
辗转多次调查取证后,调查人员联系到了其中一名投资人梁某红,几经说明解释,得到了公司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的实际证据,才最终得以定案。
实际上,截至证监会调查日,福建明明仍未返回这300万元,该产品的风险仍然存续。
盛世嘉和的官网显示,该公司是国内最具实力的金融企业之一,股东背景实力雄厚,集团化运作,旗下拥有多家参股和控股企业,企业涉及金融投资公司﹑矿业开发公司﹑地产开发公司﹑电子科技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公司成立以来,在全国多个省市成功运作了多个项目,涉及医疗﹑能源﹑节能环保﹑电子科技﹑地产﹑矿业﹑农业﹑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
亮眼的宣传背后是捉襟见肘的资金挪用。据调查人员了解,盛世嘉和累计挪用嘉和汇金基金财产7003858元,部分资金转入金奎、夏小红、饶某青、华某、格某勒等银行账户供个人使用,部分资金直接用于支付盛世嘉和的房租。
如此这般,可见盛世嘉和管理之混乱,对于盛世嘉和未按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挪用私募基金财产的违规事实,时任盛世嘉和总经理金奎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盛世嘉和挪用私募基金财产的违规事实,时任盛世嘉和董事长杨洪宇、财务总监夏小红、风控总监宋梁山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北京证监局决定,对盛世嘉和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0元的顶格罚款;对金奎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0元罚款;对夏小红、宋梁山、杨洪宇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00元罚款。
对此,盛世嘉和、金奎、夏小红、宋梁山在申辩材料中提出,公司已筹措资金用于嘉和汇金基金的客户兑付,投资款如数返还给投资者,未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未对社会造成危害;同时,公司已做好整改,,请求适当减轻对公司及相关人员的处罚。北京证监局最终没有采纳其要求,认为当事人提出减轻处罚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
该案的处罚,彰显了证监会对私募基金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的决心,净化了市场环境,有力的促进了私募基金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调查人员表示,私募基金要合法合规,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文件的要求,在基金销售过程中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投资者需符合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其实,从规范私募运作以来,证监会始终对违法违规私募保持高压的打击力度。从打击“挂羊头卖狗肉”的中逢昊基金,到从重处罚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广州穗富,证监会依法、全面、从严打击私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为私募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那么面对眼下遍地开花,资质却良莠不齐的私募机构,投资者应该怎么去辨别呢?业内人士指出,到小区推销、发放传单这些公开宣传的机构、买之前对您的资产水平不闻不问的机构,投资者都要小心,按照规定,投资单只的私募基金不能低于100万元,10万8万去投资私募基金,那基本上是假私募;还有些人给你推荐的时候,上来就是夸耀自己是什么黑马,中国巴菲特,排名第一,或者说自己有内幕消息,开出很高的收益,基本上也都是假的。
调查人员支招投资者,一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照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判断是否能够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在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前提下,再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二是在认购私募基金产品前,多渠道了解该机构是否已在协会登记,登记资料是否完整,与工商注册资料是否一致等。三是投资者在认购私募基金产品后,要持续关注私募基金产品投资、运行情况,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若发现管理人失联,基金财产被侵占、挪用,基金存在重大风险等情况,要及时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地证监局或协会反映,若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司法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