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歡樂頌》打擂︰代入感決定好不好看耐不耐看_金羊網文化

2023-04-24 17:11:59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

《白鹿原》原著正文的第一句話,以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先聲奪人,堪稱震撼。讀罷全書,許多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這句。

電視劇版《白鹿原》較為忠實地還原了原著主干情節,從目前播出的幾集看,畫面表達則給予人視覺沖擊力。比如,雖然電視劇沒有復述小說令人印象至深的開場白,但屢次重復田野里白氏家族墓地的畫面。新墳連舊墳的物是人非,一抵千言萬語,把握了陳忠實先生的語言精髓。

中國農民精神生活的忠厚與淳樸,與物質追求的狡黠與執念,可謂該劇已播出部分的主題。對于《白鹿原》前期矛盾沖突的雙方——白嘉軒與鹿子霖,很難將他們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正派和反派,亦正亦邪的特質兼容于二人之身。

白嘉軒恪守儒家禮教,敬奉老祖宗訓誡的守土有責的使命,還在關鍵時刻表現出敢作敢當的風骨,但一關系到切身利益的抉擇,他也免不了耍小聰明,已播劇情的與鹿家換地、種植罌粟都表現了這點。至于鹿子霖亦非大奸大惡之徒,與嘉軒爭奪族長之位,延續的是上代人的家族恩怨,,卻總在關鍵時刻敗下陣來。如果說白嘉軒是傳統鄉紳文化的守護者,鹿子霖便是新時代與舊時代轉折之間的悲情人物。

在白鹿原上,白不離鹿,鹿不離白。這句話在電視劇中反復出現,。白鹿兩家掌握了白鹿村的話語權和資源調配權,危機如起農反抗,盛典如修繕祠堂,如果沒有白鹿兩家的合力就難以成全。在《白鹿原》里,我們看不到令人厭惡的村霸與地頭蛇,而是千百年以來穩定鄉村社會基礎的士紳文化。隨著劇情發展到後期,這種士紳文化面臨崩盤與崩潰,當白嘉軒和鹿子霖一代退出歷史舞台,新的秩序造就了時代的新人。

受益于原著的大體量,改編後的電視劇避免了國產劇常見的拖沓毛病,甚至有網友在彈幕中表示劇情進展太快。這是初觀該劇時讓人感到的驚喜之處,改編這部當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史詩型巨著,懂得素材取舍是成功的前提。

白鹿在原上,歡樂在高樓里,考驗著品質與市場的等價性。口碑爆棚的《白鹿原》在這個5月,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歡樂頌2》。這部去年大紅大紫的現代劇的續集雖然口碑有所下滑,收視率卻未見得撲街。

如果說《歡樂頌》的第一季讓人看到了階層固化的影視演繹,從而讓這部戲從尋常的都市劇升華為對于社會發展的探討,並借此力量擴大了受眾群體,那麼第二季則未能給予人與之相當的意外驚喜。伴隨著人物性格進一步臉譜化,劇情走向存在更高的可預期度,在呈現方式上則陷入用力過猛的套路。

情感戲在第二季所佔比例可能更加突出。安迪的情感因包奕凡迎來新的可能,邱瑩瑩對應勤曖昧的悸動,曲筱綃與趙醫生糾結的感情,在已播出部分漸次展開。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劇情發展,該劇觀眾將形成分野。部分存在社會寫實期待的觀眾可能對新的劇情有所失望,而熱衷于人物情感走向者,以及演員的固定粉絲,將成為該劇受眾的基本盤。如果對人物情感線處理得好,第二季依然能夠成為一部及格的都市言情劇。

5個女孩、5條敘事線路,不同的人物性格與遭遇,讓許多觀眾在劇中紛紛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引發共鳴,產生某種代入感。這是《歡樂頌》的高明之處。那麼,第二季能否延續觀眾的代入感,讓每個觀眾繼續找到自己生活體驗的參照系,是其能否保持成功的關鍵。很關鍵的問題是,觀眾的代入感是容易疲倦的,都市題材電視劇天然的缺陷就在于難以提供獵奇的增量。

作為一部商業劇,高標準質量控制應該是理應達到的底線,不過從目前播出的部分看,令觀眾不滿的細節客觀存在,過多的商業植入則嚴重影響了視听觀感。鑒于第一季的口碑與收視率所打下的堅實基礎,制片方急于變現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據傳該劇的第三季指日可待,能否避免口碑一路下滑,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電視劇季播並非國內傳統,受英美劇影響,近年來國內才逐步引入季播形式。但是,英美劇季播不光有成熟的工業體系支撐,也離不開周播這種國內主流觀眾尚不適應的形式。目前看來,中國特色的季播劇屬于一種雜糅,一方面遵循日播甚至日播兩集的習慣,另一方面又要一年一更新,打造了一些超規模大劇。要知道,美劇一季超過20集已算冗長,而國產劇50集上下是標配。如此恐龍規模的季播劇,由並不成熟的影視劇工業打造,最終呈現怎樣的產品已是意料之中。

無論如何,5月上映的兩部重磅大戲讓人看到了國產劇多元發展的態勢。近年來,國產劇走出口碑低迷之勢,一些高分電視劇次第登場,既讓人看到了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也考驗著以IP改編為主要方式的影視制作的後勁。“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在《白鹿原》扉頁上引用了巴爾扎克的名言。影視改編使得秘史公開化、通俗化,從這個層面看,電視劇還承擔著民族文化擴大傳播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