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死亡游戏在多个社交平台出现。“蓝×游戏”最先出现在俄罗斯,游戏内容涉嫌通过“做任务”的形式诱导参与者自杀。而据网友爆料,最近这种游戏可能已经流入中国。记者了解到,广州已经有学校警告学生注意网络安全,不要加入此类QQ群或贴吧。有网友对游戏显得不可理解,态度充满了调侃:“一定是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少。”
虽然网友调侃,但很多家长对此却态度认真。为了帮助孩子规避网络危险信息,家长们各出奇招,而孩子们却是“见招拆招”。
现象:为让孩子避“网害”,家长各出奇招
“蓝×”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凌晨固定时间起床。有网友发现,在我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群。不过,腾讯及百度等平台已开始着力查删以游戏内容和代称为关键词建立的群组和贴吧等。
除了这种高危险性的游戏,也有家长表示,孩子们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会玩时下流行的手机游戏,因为其他同学都在玩,孩子经常被拉进一些莫名其妙的群里。
为了让孩子远离此类“网害”,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与孩子“斗智斗勇”。初中生玲玲的妈妈说,因为玩游戏,孩子加入的群不少,有兼职的、色情暴力的,“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群,我总是偷偷给她退群。我现在担心一个没注意,她就被拉进不良群里。”
而张女士却感叹:“退群赶不上加群速度快。”她表示,孩子有好几个QQ号,为了防止家长“搜查”,“东躲西藏,防不胜防。我才搞到上一个号的密码,他就转战下一个号了”。
为了躲避家长的“搜查”,孩子们玩起“反侦察”。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有给手机设密码的,有设置声控开关的,更有“软磨硬泡”拉着家长一起玩游戏的。
记者了解到,各种网络诈骗、网友伤害事件都让家长们忧心网络世界的潜在危险。
那么,家长能否因为关心孩子,就将查看孩子手机、日记等行为合理化呢?心理专家于东辉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可以理解,但是对于青少年,很多事情是宜疏不宜堵的,“要学会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判断力”。
他表示,家长可以事先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东西不要看,剩下的事情则交给孩子自己去判断。一旦发现了问题,父母要做的是跟孩子沟通,而不是逼迫。“如果孩子说喜欢一个游戏,父母不要直接禁止不让玩,因为孩子是很难抵抗群体压力的,如果别的孩子都玩而他不玩,他心理上很难接受。父母可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有了共同话题才能更好地规劝他们,帮助他们远离其中的危险因素。”
于东辉指出,在“斗智斗勇”方面,很多家长是“斗”不过孩子的,若孩子真的想对父母隐瞒什么,往往都能成功。而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和步步紧逼,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更多不愿意与父母分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