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全國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陳燁教授表示,自從幽門螺桿菌被稱為導致胃癌的元凶之一,又被定義為一種傳染病,很多人在體檢查出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往往驚慌不已。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感染後會不會造成嚴重後果、是否需要徹底治療等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60%,廣東地區感染率估計與全國持平或略低。
據陳燁介紹,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全球約一半的胃癌新增和死亡患者發生在中國。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
同時,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水源等途徑傳染,“經口”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比如,家長將咀嚼後的食物喂給嬰幼兒、情侶間接吻、飲水不衛生、食物未充分清洗煮熟等。
“幽門螺桿菌應規範治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治療。”陳燁教授說,一些專家學者不提倡根除幽門螺桿菌,最大的顧慮或許基于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癥狀人群太龐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亂導致抗生素濫用等。
他介紹,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需要3-4種藥物聯合使用,其中至少兩種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實是把雙刃劍,殺死病菌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其他問題。
盡管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但這並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胃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最終僅有不到1%發生胃癌。故陳燁建議,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癥狀者可不治療,以免增強其耐藥性。
基于我國感染者人口眾多、醫療水平和藥物使用的地域差異明顯,陳燁教授強烈建議以下4類人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治︰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群、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術後的人群及其一級親屬、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