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时,萧瑀任民部尚书、内史令等。他孜孜自勉,绳违举过,人皆惮之,被唐高祖视为心腹,凡诸政务,都同他商量。
唐太宗贞观年间,萧瑀三次被罢官,又三次复官。贞观初,萧瑀在朝堂上与大臣陈叔达发生争执,声色甚厉,以在御前不恭被免官。不久,他被重新起用,任御史大夫。萧瑀论议明晰,但有时偏驳不通,持法稍深,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等唐太宗依赖的知名大臣有微过,萧瑀便加以痛劾。久之,他被罢免御史大夫,改任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几年后,唐太宗又重新起用他,复令参与朝政。但是,萧瑀固执介直,每当面见皇帝,总是无休止地说“(房)玄龄辈朋党盗权”,还认为皇帝偏袒,唐太宗心里不快,但终以其忠贞居多而未废。恰巧在这时,萧瑀信佛,要求出家,唐太宗顺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请求。没想到萧瑀转而又反悔,此事激恼了唐太宗,唐太宗下诏夺萧瑀爵位,降其为商州刺史。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又复封他为宋国公。
萧瑀始终忠贞耿介,唐太宗曾经感慨地对房玄龄说:“此人(萧瑀)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唐太宗还专门赐给他一首诗,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给予他高度评价。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还把萧瑀同长孙无忌等24名功臣的画像挂于凌烟阁,给予褒赏。唐太宗征伐高丽时,任命萧瑀为洛阳宫守,把守护老家的任务委托于他,显示了对他的高度信任。
萧瑀一生为官清廉,临终留下遗言:“生而必死,理之常分。气绝后可著单服一通,以充小敛。棺内施单席而已,冀其速朽,不得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