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留流浪者过夜,是书店人文态度的一种延伸;对弱势群体抱持人文关怀,更能体现书店的亲近感。一家能够促进城市精神生活向上生长的书店,为城市点亮人文“灯火”的书店,无疑将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近日,安徽合肥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引起公众关注。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里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包括这家新华书店在内,全国有10家实体书店陆续加入这项名为“城市之光”的计划,开始敞开住宿的大门。
类似的故事,其实不算陌生。杭州图书馆此前就因向流浪者开放,。肯德基、麦当劳的24小时店,也大都可以让人坐在桌边打盹。
近年来,面对网络书店与电子阅读的冲击,实体书店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不少书店开始转向复合型的经营方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是将图书与画展、咖啡、休闲等经营组合起来。尽管加入“城市之光”计划的书店目前仍算少见,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它们在形式上都是对于传统书店空间外延的一种拓展。就本质而言,则是对书店文化属性和人文态度的继续挖掘。
一些著名书店之所以能够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们很好地实现了经营与人文理念的平衡。如台北的诚品书店,现在已经成了台北的人文地标。可以说,当前一些有良好口碑的书店,除了书籍的优势之外,更在于它们都展示了鲜明的价值观和人文气息,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样,收留流浪者过夜,是书店人文态度的一种延伸;对弱势群体抱持人文关怀,更能体现书店的亲近感。
网络书店的价格、便利优势,实体书店确实难以抵抗。但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其在空间上的优势同样是网络书店无法比拟的。在新书《东京本屋》中,作者介绍了日本的多家书店,既有著名的连锁书店,也有坐落在地铁口的临街小书店,有些书店往往因为能够成为路人躲风避雨的一个场所,就成为“温暖人心”的所在。而一些书店则定期举行亲子阅读活动,力图打造“实体的社交网络”。总体而言,都是在探索书店作为“第三空间”所能够实现的方式,也因此让书店获得更多的转型机会。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社会的文化需求被逐步唤醒,而文化资源稀缺,书店成了最具人气和文艺气息的地方,并扮演着为社会输送精神养分的角色。如今,社会文化资源的供给显著提升,购书的途径也不再依赖于实体书店,但并不意味着书店的人文精神不再被需要,关键是看其能否通过形式创新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角度,“城市之光”计划已然提供了一次值得期待的尝试。
外延的扩展和人文态度的激活,能够帮助实体书店走多远,并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书店的人文精神消失殆尽,就算其形式仍存在,也就不再是人们理想中的书店了。国内一家人文连锁书店将“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店训,可以说很好地归纳了实体书店在网络时代的定位。这不是实体书店的高光时代,但一家能够促进城市精神生活向上生长的书店,为城市点亮人文“灯火”的书店,无疑将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