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新”过清明_观点_理论频道_如皋市委新闻网

2023-04-24 17:12:00

清明自古就是祭祖和扫墓的重要日子,有些“洒洒沾巾雨”悲欢离合的惆怅。大约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便有在清明扫墓的习俗。临近清明,祭祀扫墓活动也逐渐迎来高峰期。人们焚香烧纸、燃放爆竹,甚至某些公墓推出微信“直播代扫”的方式,以此哀悼先祖。

香烟袅袅、烛火点点,清明文化自久远的历史之中积淀而来,澎湃的是生生不息的血脉情怀。但寄托哀思,心诚则灵。伴随时代的发展,思故旧、念亲恩,祭祀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之中,诸如读家书代替纸钱、家人齐聚歌颂哀思等等。孔子论祭,说“祭如在”,其实不管时代更迭,祭祀讲究的都是当如先祖在场一样满怀敬重。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民族精神,维系这种一脉绵延的精神,离不开我们的“守护”。

清明节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也负载着尘世高贵的价值与理想。向先贤鞠躬、敬香,培上新土、行礼祭拜、追忆怀往,是“孝”道的体现。比起在鞭炮声里热闹和花钱“直播代扫”,恭敬地上一炷香,诚意地表达追思与纪念。感怀的同时,也是通过节日“以身教者从”,使后辈体会传承的力量,获得后辈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立德树人。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文化自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礼,与其奢也,宁简”。敬畏与清新,本该是清明文化的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清明清明,气清景明,“清新”过清明。(如皋市委新闻中心  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