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告诉你:小作家和大作家的见面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只不过,我才刚刚发芽,你已长成大树。
楚才小作家终于与自己仰慕的大作家面对面了!楚才特等奖部分选手怀着激动的心与大作家见面,虽然刚出茅庐,却毫不怯场,与偶像们大胆切磋。让我们一同看看,小作家和大作家的见面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昨天下午,由楚才竞赛委员会、,华师妙笔教育集团承办的“大小作家见面会”活动在华师管理学院培训大楼举行。
著名文艺评论家、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先霈,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得主、省作协副主席刘醒龙,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李向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晓苏,,等多位文学专家,以及第33届楚才作文竞赛部分特等奖选手应邀出席,与200多位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共话写作的奥秘。
现场,楚才竞赛委员会向受邀专家颁发“楚才梦想导师”聘书。同时为楚才特等奖得主分别颁发“楚才小作家”和“楚才特约讲师”聘书。
专家们在交流环节所谈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不少学生觉得写作文要有灵感、文思泉涌。其实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也经常有写不下去的时候。但一定不要因为写不出来就放弃,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是坚持练笔。”(刘醒龙)
“写作不在于堆砌辞藻,讲求的是真实,而生活琐事就是写作的好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最动人。”(崇仁汉滨小学三年级学生 罗启泽)
积累素材时要善用摘抄本,把平时读书的感想和灵感记下来,慢慢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初二学生 金 穗)
在提问环节,华师一附中高一学生胡睿涵很喜欢刘醒龙的作品《蟠虺》,询问他该如何为作文积累素材。刘醒龙说,这篇小说的写作灵感,源于他在省博物馆里看到曾侯乙编钟,被其技艺之精巧所震撼,所以想到写青铜文化。“在平时写作中,素材和兴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积累和培养,多看多学,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凡事要钻研进去,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一杯蜂蜜水来告诉你写作有什么用
现场一名学生向晓苏提问:“写作有什么用?”
晓苏用生活作答:“在家里,爷爷分别为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名孙辈泡了一杯蜂蜜,然后问他们这杯蜂蜜水为什么好喝?
1、幼儿园:爷爷放了三勺匙的蜂蜜,平常只放一勺匙;
2、小学:这个蜂蜜是天然的,和我们市面上买的不一样;
3、初中:是爷爷冲的,所以很甜,里面有爷爷的爱;
晓苏认为,三个回答分别从数学、物理、语文写作的角度说明蜂蜜水的好喝。爷爷尤为喜欢初中孙女的回答,因为她以语文写作的角度作答。在情感交流中,用语文写作的角度来说话更能打动人心。
晓苏和楚才负责人朱汉华共同回答:写作是语文的最高形态,不仅是考试能力、生存能力,更是素养,是未来成人、立业、独立思考、沟通、表达的基本素质。
到场旁听的家长、孩子们都是想来了解这群小作家们是怎么能在150分钟内写出精彩文章,平时是怎么学写作的?咱们的特等奖不藏私,说到这个侃侃而谈。
特等奖选手罗启泽发言,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左老师一直鼓励我坚持写日记,背诵好词好句,诵读国学经典,这些给我写作文打下了基础。我还喜欢看书。像《时代广场的蟋蟀》、《无字书图书馆》、《山居岁月》等,故事情节精彩,书里都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读起来很有意思。”罗启泽露出两颗小虎牙,一脸可爱。
来自华师的程佳琪作为大学组代表特别推崇阅读给她的帮助:“我能获得特等奖,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阅读的热爱。我喜欢读一些女性作家,例如张爱玲、萧红、三毛等人的作品,她们细腻的笔触往往给我一种心灵的震撼。平时我每天会坚持写日记,字数不定,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几千字,但就是这样一直坚持着。其实我很向往过去交通不便、书信很慢但情感真切的年代,所以我会时常给朋友们写信,将信纸装进暗黄的牛皮信封,亲手贴上邮票,投进信箱,想象着藏着我满满心迹的信封送到远方人的手中。关于写作,我觉得第一要义是有感而发,这样才能使笔下的文字具有情感的内核与温度。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每天坚持。”